親暱的傾訴──我所喜愛的散文作家系列前言
我喜歡讀散文,也喜歡寫,或許在我意識到自己喜歡這種文體之前,就已經建立起這樣的閱讀與書寫習慣了吧。
雖然在台灣文學日趨縮小版圖的蕭條時期,散文集這樣的文類是愈發弱勢,等待喜愛作家的文字化為實體書總是等得望穿秋水,久久才有一本新書可以解渴,這時候總是不願意讀得太快,每天一到兩篇的細細品嘗,在那些引起共鳴的片段流連忘返,默默將某些句子修辭含在口中背誦著。雖然這是個部落格化的數位時代,甚至是已然進化成了微網誌的風行,而我也訂閱這些作家的部落格以留意他們偶爾心血來潮的更新。但我還是偏好紙本的閱讀,以前有陣子甚至要將喜歡的文章列印下來才能閱讀。所以即使是已經在部落格或報紙副刊讀過的篇章,我還是喜歡買印製成冊的書回來,用指尖輕輕撫觸那些充滿溫度的文字。
雖然離開學校以後,純記錄日常與心情的散文較少寫了,但我喜歡翻閱過去的文章,有時候會感覺那些日子恍如昨日,是如此靠近、如此輕易就能回到當初的心情;有時候讀著陌生的文字卻百思不得其解,當時的我的腦袋裡,究竟在想些什麼呢?這樣的過程像是在讀著過去寫給未來的自己的信,字裡行間充滿著傾訴的渴望與無人能解的孤獨。
也許,這正是我熱愛散文的最大原因。
那是一種單向的傾訴與聆聽,你在書寫/閱讀的時候,不能確知對方會有什麼反應,甚至他對這些詞句與情感會做什麼解讀,那就有點像是寫了一封投遞到遠方的信,除非對方回信否則你不會知道這封信是被郵差寄丟了或者根本被撕碎了丟進垃圾桶。同理,你讀信的時候,照你自己所理解的去消化那些文字,誤讀是常有的事。
在讀散文的過程,我總是驚訝於那些作家的另一面,尤其當我過去只是以「小說家」或「詩人」認識這個人時。也許他們仍然有所保留,也許他們的文字並不真的如實紀錄自己的生活,但那又如何?虛構的調度與安排,也是寫作的選擇。
而挑選與心靈共鳴的散文作品,更像是交朋友一樣,只有你喜歡這個人的說話方式,或是對他背後的故事有興趣,才能讀得下這些在其他無感的人眼中只不過是一段又一段絮絮叨叨的瑣碎紀事。每次有人要我推薦喜歡的散文作品,我就好像要把藏在心底的私房名單給曝光一樣,帶了點害羞、又有些不安,不知道對方會不會跟我一樣把這個人的文字捧在心頭那樣喜歡,不知道對方會不會因而從中窺見我心底的某些秘密。
但是,趁著這次整理書櫃,我想細細的聊一聊我喜歡的這些作家,也許形容不一定準確甚至是充滿偏見,但我希望能把這些優美細膩、或是幽默逗趣的文章,介紹給大家,在無所事事的下午,在多出來的零碎時間裡,當你還未準備好進入一個繁雜的故事時,翻看閱讀,也許、你會跟我一樣在同一個段落裡感到悸動,也許、你能發現我所忽略的美麗風景。
接下來預定會寫十位作家,希望能一周新增一篇。
相關閱讀:親暱的傾訴──我所喜愛的散文作家系列前言 (本篇)
孫梓評:溫柔的回望,細膩的凝視
很久了,沒有認真的看待過一篇篇的散文
回覆刪除期待你接下來的語言
@匿名
回覆刪除謝謝你:)
我會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