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彎的夏天01
01 不是不想念
從沒想過會以這樣的身份和姿態來到台北。
勾勒過不少在此生活的場景,一切想像隨著考到新竹以後宣告破滅,意外的在另一座北方的城開始大學生活,每天都在思念一個半小時車程外的家鄉,這樣微不足道的小小鄉愁同樣瀰漫整個短暫的台北生活。
住處離捷運站近,每天下午我搭上空蕩蕩的車廂,聽著廣播數算中間的站名,亞東醫院、府中、板橋、新埔、江子翠,終點是龍山寺,二號出口總帶來一片豔陽或驟雨,在不太宜人的天候裡我走向報社。不像聯合報座落在繁華光鮮的信義區,中國時報所在的萬華區還殘有老台北的身影,兩相強烈的對比讓我初到這座首都就發現這彼此抗衡衝突的矛盾,藏身在摩天大樓和紅磚平房之間。
開卷附屬於副刊組,在安靜簡單的角落裡只有三個人,讓我想起在編社時總聽聞某一屆只有三、四個學姐照樣編完兩本校刊的奇蹟。主編和記者剛巧都是女中的學姐,如此多了一份親切感、當下舒緩了我輕微的慌亂。每個人桌上都是成疊的新書和零散的書稿,靠牆又襬了一排書櫃,在感到興奮之餘我也不禁感到一陣資訊爆炸的焦慮,每週從各大出版社寄來的新書一本本堆砌著,消化不完的新知和想法,我恢復了小時候幾乎一天可以看完一本書的速度,一邊矯正我的閱讀偏食症。
一度覺得這會是最適合我的工作。
第一次採訪,瀰漫在度小月擔仔麵店裡的肉臊香與蒸騰水氣交織出令人垂涎的氛圍,健談的王浩一在這樣的背景下試圖將我們帶進遙遠的那座南方府城。對於一向嗜讀文學書的我,這次的訪問是場嶄新的體驗,這天我第一次體會到每個人對他所感興趣的東西,能生出多大的熱情和動力去完成一件成品,也因此我寫下了這次實習過程中自己最滿意的稿子,雖然我還不能像正職記者那樣擅於捕捉人物的神采性格,但比起高中時那樣粗糙的專訪已進步許多。侯文詠的採訪讓我激動得多些,看完《白色巨塔》和《危險心靈》後我自詡為他的小小書迷,也相當期待他談名氣的第三本長篇小說,在這次訪問裡更加貼近他的創作初衷,更加相信他不只是個暢銷作家而已。從他的長篇小說裡,我總是能讀到那份不放棄關懷這個社會的溫情,在和他面對面專訪的過程裡,我更加清楚的接收到了同等的訊息。
記者會就比較讓我失望一些,實在不喜歡那種客套公關的場合,果然那樣熱絡的社交場合還是與我靜謐的本質相違背。
最累的一天莫過於九把刀一日店員的貼身採訪。不巧遇到生理期第一天,第一次吃了好幾顆止痛藥讓我能撐過這天,但卻是個很棒的體驗,可以看到誠品內部運作的流程,從倉庫、上書、服務台到收銀結帳,有活動時還得有兼差端盤子的臨時waiter,九把刀今天也夠忙的了。
寫書布告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挑戰,兩週下來似乎還是沒有找到書評和布告的差異性,但也因此得到了很多第一手的新書資訊,看到各式各樣的書,發現關於小孩教養、理財的書籍最多,科普的書也不少,文學類則幾乎變成翻譯書的天下,或許這也反映了近幾年來讀者的胃口變動吧。
第一週是新鮮,第二週是習慣,第三週是疲憊,第四週則是還沒離開就開始想念,總是重覆著這樣的循環,不管做什麼都如此。每次告別一群人、一件事、一個居處,就彷彿將某個片段的自己剝除去些什麼,有一些被存放到記憶的倉庫裡,有一些則不再被想起或換回,就這樣消失在無邊的黑洞裡了。
那些以為可能永遠定型的風景,其實也在一幕幕迢遞著變幻。
真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