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08,我讀01 讀散文之必要
1. 《甜美的剎那》──柯裕棻
「這時我們會驚訝,枝微末節的每一天,原來都像海洋那樣蘊藏深沉,那樣複雜。」
好的散文集不只禁得起一再的重讀,更能喚起寫作的渴望,而柯裕棻的文字便有著如此魔力。總是從一個極細微處著眼,然後就慢慢擴大成一種氛圍一個情緒,最後虛實交錯,過去和現在交會於一首歌、一部電影、一個人甚至是一句話,又彷彿是對未來的模糊預言。她寫曾經居住過的城市以及遊歷過的地方:台東是被拋在身後才能徹底擁有的家鄉,台北讓人深感寂寞又交織過美好,留學過的北美小鎮是冰天雪地的鬼地方,紐約充滿無限可能卻又渾沌神秘,敦煌的沙漠冷而馱負著歷史,上海的兩個世界揭示了一種卑微的美。當然也有許許多多世俗而生活化的場景,母親與廚房,父親與客廳,搬家與失眠。但最多的還是那嘗試捕捉的一段光陰,一季的花草心情,突生的念頭或哲學的靈光……而我最喜歡的一篇則是〈霜夜〉,從一個夢開頭,用極隱晦的語言去思念一個人或一段不可追回的過去,最後止於醒來的清晨,「我的昨天延伸至今天,四處淨是未來及過往,我沒看見永恆。」
2. 《給冥王星》──張惠菁
「所謂錯過,並不是什麼『如果那時再努力一點』或『要是做了另一個決定』就好的事。從來都不是,那是兩個星系不同的軌道與規則。」
總覺得相較於柯裕棻,張惠菁的語言更清晰踏實些,一樣是對細節的檢視追述,但理性的成分又多些,好像總在思考、在為事物做合理的聯想。而她的文字也更值白明瞭,甚至瑣瑣碎碎,卻不見閃躲。也許跟背景有關,張惠菁彷彿是用歷史學家的研究方法在探索解構自己的生命史,和《你所不知道的事》相比,這本題為「獻給變動,和變動中的人」的散文集子裡不斷探問著一些本質而又複雜難解的課題。就像她所自我剖析的:「不完全的夢囈與不完全的清醒。蒙上眼睛賴在夢裡是做不到的,但也還沒有透徹到來去自由。」她時而極為理性地在化驗解構情緒,時而又沉溺於耽戀或依賴裡抽不了身。於是她為了修行而理了光頭,但卻又並非絕然和塵世切割,反而仍注視著身邊那些極平常的人事物。所以她寫亞歷山卓城時以靠著大量的歷史文獻,卻又忍不住自嘲到「只有我們這些觀光客,需要在文字堆裡為一座城市附會身世與意義。」她寫作家納博科夫、談國畫或歷史,但也講嗜讀的漫畫和迷過的超女比賽。而我最歡的是談到搬家的〈火攻〉,因我也時常有這種渴望:「有時必須放火燒去來時的路徑,在霎然竄起的火光中,你忽然就看到,一直以來迷惑了你的種種幻影,像紙灰在烈焰中最後一次騰起,然後委頓,化為虀粉,四散而去。」
3. 《目送》──龍應台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在目送他的背影見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儘管部分文章已在中國時報刊登過,我還是忍不住買了這本散文集,在行文敘述間我看見一個很陌生的龍應台,這一次她在書裡要對抗的不是政治迫害也不是群眾顢頇,而或許是時間、是失去、是親情羈絆、也是放手記憶……這些滿布在生活細縫裡的情緒與懸念,讓《目送》飽含了更深情卻也更淒然的筆觸氛圍。雖然那些惆悵我讀得懵懵懂懂,但卻像某種哀愁的預感,她的文字撩動著我早熟的世故,播下了未來我將面對的徬徨和無奈。在父母終漸老去腐朽,孩子強健的步伐在一步步遠離妳羽翼的空白時刻,妳(們)所能做的,也只有一次次深邃久遠的目送,將那離去的背影刻在腦海深處。因為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甜美的剎那!
回覆刪除我最愛的一本書 :)
學姊, 妳好嗎?
新年愉快!
版主回覆:(12/22/2008 12:40:18 PM)
學妹好久不見~
我今年提早畢業了,最近正在準備考試和工作,
所以有些忙碌~
你也新年快樂^^
是在造訪的功能設定看到你,所以連結過來。發現你正在在讀吳心怡的賀賀蘇達娜&王盛弘關鍵字:台北。
回覆刪除自己的聆聽與閱讀跟你很相似,很奇妙的感覺,所以打聲招呼。
你文章寫的很好^^
版主回覆:(01/06/2009 11:15:10 AM)
我也很喜歡看你的網誌呢~
好像是在逛PIXNET首頁的分類推薦看到的^^
謝謝你的稱讚:)
歡迎多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