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麻醉風暴 EP3-4:醫者的職責與私心


這週的《麻醉風暴》看似劇情沒有太多進展,但是每一條線都細膩的埋下了伏筆,醫療戲的部分雖沒有開刀房搶救性命的緊張感,卻多了探討制度深層問題的寫實,並且拋出了何謂醫者的問題。

  #會省錢的醫生不代表想賺錢

這兩集特別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資源利用」的問題。Zoe這個腳色雖然不得許多觀眾喜愛,但是她在劇裡所講的話都滿中肯的,尤其是這段「開導」熊森的話,讓人得以用另一種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沒有預算問題,醫生當然都願意用最好的藥劑跟器材,去醫治病患,但現實是,醫療資源很有限,而有需求的病人有這麼多,如何有運用資源自然變得很重要,這一點對曾經待過戰地的蕭醫生來說,更是有著刻骨的感受。

但更有意思的是,在第四集,這些對於醫療資源斤斤計較的醫生們,面對自己所認識及敬重的陳顯榮,卻拋開了所有的原則,寧可違逆程序也要進一切努力救活他。這樣的「現實」點出了醫生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私心,我特別喜歡這樣注重人性細節的劇本。



#只會開刀的是技師不是醫生 

而上週讓我覺得演技有些可惜的李國毅,在這週則讓我覺得有進步一些,尤其是跟黃健瑋的幾場對手戲都很不錯,兩個人雖然觀念時有衝突,但同時在醫療診斷上也有一定程度的默契。熊森嘴上雖然怨懟蕭政勳,但他其實很在意蕭醫生的認同,或許是因為先前在捷運站時,蕭醫生在現場進行截肢手術這個果斷的決定,讓他對蕭產生了敬重感。

也因為如此,當蕭政勳對他說「如果只是把手術開好的話,那只是technician(技師),不是醫師」 的時候,他會這麼生氣吧。但是對於曾經經歷過手術失敗而失去病人的蕭醫生來說,沒有完全零風險的手術,再怎麼樣簡單近似routine的手術,都有可能因為一個環節發生差錯而演變成無可挽回的悲劇。即使只有1%的失敗率,但是對那個1%的病人來說,就是100%。如何讓病人安心,如何安撫家屬但不讓他們壞抱過多的希望,如何與身邊的夥伴好好合作,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中做最有效的利用,對蕭政勳來說,做到這些才有資格稱為醫生。



#我是醫生只知道如何救人

但熊醫師也並非真的那麼沒有溫度,只知道開刀的技師,面對喪失求生意志的病患,他以自身失去父親的經驗鼓勵他為了家人振作。而當他看見當年人球案參與者之一的陳顯榮時,他也可以壓下心中的不滿,盡力為他救治。他就是還缺乏一次慘痛的震撼教育,才能真正理解作為一個醫生,也會有無能為力的時刻,也會有窮盡一切努力也無法挽回的生命。直到那時,他才能更謙虛地看待自己身上穿的這件白袍吧。



而蕭政勳與楊惟愉這一對在第一季修成正果的情侶,在第二季的一開始,看起來卻像是已經分手多年、再次相見不禁有些尷尬的前任。但是在那幾次尷尬的互動裡,他們投向對方的目光,卻是明顯的寫著餘情未了。  

惟愉沒有拆開那些他從外地寄來的信,那些他在信中已經交代的傷勢及現況,她都無從得知。政勳淡淡的解釋著自己的傷,講起自己蓄鬍的緣由,一點也沒過問她是否有收到他自戰地捎來的音訊,也沒有提起動搖了他的那場意外,彷彿他所經歷的那些孤獨與心碎在落了筆後就變得雲淡風輕。


「如果再也見不到你,沒有你的消息也沒有關係了。
 因為我和你並沒有不同,
 我們之間的距離在心念裡不過一瞬。」

即使分隔兩地,惟愉還是政勳心裡的慰藉,不管他們之間曾經發生過什麼,那條牽引著兩人心緒的羈絆仍未完全斷線。經過了五年,他們的身分有了改變,惟愉進入了這個充滿政治角力以及銅臭關說的白色巨塔,在一次次為了理想的奮戰裡,無力和倦怠感席捲了她。此時蕭政勳的存在反而成為她在醫院的避風港,在幾次的偶遇裡,她不由自主地依賴起他不經意的安慰。
 
「我是不是變很多啊?」
「我覺得沒有。」

在他眼裡,她還是那個獨立強悍的女孩,即使身處在這個身不由己的體制裡,她依然努力去做正確的事,依然捍衛著自己的原則。而對她來說,這句回答,比任何情話都還要來得動聽,因為他的歸來以及肯定,都讓她在這場逐漸形成的風暴中,找到一個可以定錨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